清华大学校内存在「智商被碾压」吗

以自己亲身经历来说说吧
2015-02-16 15:56 添加评论 分享
已邀请:
匿名用户
0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我就是在很多答案中提到的清华基科中过来的,大一的时候,我几乎所有的数理科目都是满分,GPA也是年级前几。从小地方高考过来的我,当时觉得全中国最顶尖的地方也不过如此,我是智商最高的一撮人。
后来到了大二,我发现除了上课、完成作业、考试以外,别的地方我就越来越落伍了。有同学开始读paper了,有同学能和教授探讨前沿问题了,有同学已经圈定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了,有同学自己办起了内部学术杂志,有同学已经开始进入实验室帮着做研究了。而我,还只是默默地刷着题,考着高分,打着dota。
终于我明白,我不是智商高,只是我会刷题,会应付考试,还在用高考的方法进行着大学的学习。而且,并不是别人不能这样,只是别人做了很多更有意义的事,而且分数也不比你低多少。
再后来,我理解了,很多人都是带着理想来基科的,真正的科学理想(绝对不开玩笑)!而我,只是觉得基科比较牛,懵懵懂懂的就来了。他们在我还埋头奋战高考或者更早的时候就有了人生理想,并且能稳步实施者,在大四的时候,他们中很多人都有了不错的学术成果,现在他们遍布全美最一流的大学,我毫不吃惊他们中会出现很优秀的科学家。
而我,随大流,也考了G,考了托,而且一如既往,分数不错(我是应试刷题狗),但是后来仔细想了想,做学术真不是我所爱,然后阴差阳错当了程序员。

当然,我说这么多不是说做学术有多么高尚。我们那一届中创业的、搞金融的、从政的都有,现在很多都小有成就的,无一例外不是早早就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并且有目的的去做。你观察他们的学习成绩,发现他们并没有在学习上花费很多精力,但毫无例外成绩都是中上。
我想说的是,有的时候人和人之间不仅仅是智商上的碾压,而是理想、见识、执行力上全面的碾压。别人开始规划人身为目标奋斗的时候,你还在因为大学中的考试成绩好觉得自己智商高。
2015-02-16 15:56 添加评论 分享
匿名用户
0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我2001年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转眼已经快毕业十年了。回想起来,碾压感是真实存在的,但说是因为智商则缺乏根据。

入学时,同学间的背景差异极大。有人来自山村里牛羊成群校舍简陋之处,有人来自大城市一流中学(甚至中学历史比我校更久),有人是竞赛金牌保送。背景差异直接造成学识上的差距。在我们计算机系,有的同学入学之前甚至没有见过电脑,有人已经经历过多年的信息学竞赛培训而成为编程高手。

我印象深刻的事件是大一新生学C语言程序设计,开课那天老师就请上几位同年级同学,告诉大家他们是竞赛保送入学,这门课不仅不用学就是满分,而且负责出考题考其他同学。更加夸张的是,这几位同学出题时尽管据说已经降低难度,对其他大部分毫无基础的同学来说题目仍然过难,大家的成绩一片狼藉。这是我最早关于碾压感的记忆。

之后的许多课程,有过竞赛基础(我系当年高手入云,除信息学外尚有其他各科竞赛的金牌、省一得主)提前修过大学课程的同学们自然都可轻松应对,而来自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同学无不苦心竭力仍不得要领。这样的局面,说是因为智商造成,我不相信。

除去背景差异之外,每个人的努力程度也有很大区别。在我的印象里,学业成绩是和努力程度正相关的。我没有见过付出超常努力而成绩不佳的同学,也没有见过毫不努力就能轻松领先的同学。反之,我倒是见到一些同学虽然有灵气闪现,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比如沉迷游戏)而缺课太多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虽然这已经是接近十年前的记忆了,但我相信今天的情况不会有本质不同。排名靠前的几个帖子所描绘的一些轶事,在我看来也无一能说明智商是关键要素。以我校同学的平均资质而言,我相信每个人只要有足够的教育资源积累,再加足够的时间投入,取得好成绩并非难事。只不过命运难测,二者皆不可强求罢了。
2015-02-16 15:57 添加评论 分享
匿名用户
0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心血来潮,写这么一篇回复。

初中升高中,我考上了当地重点学校的重点班,心里特骄傲,觉得自己就是天才。中考之后跟别人聊天的时候,除了清华北大哈佛剑桥觉得其他的弱爆了。

后来上了高中,整个那宿舍里面六个哥们,我是倒数第一。当时下铺的兄弟,倒数第二,人家家里不富裕,连暖壶都买不起,但我后来一打听,中考分超过我二十多分。大家应该知道,考试分数越高,想增长一分都是很困难的。我当时暗下决心,让自己一定是全宿舍最好的,现在想想那个年代的梦想不过如此,但在当时就如同我现在想申请MIT一样困难。

高中在班上我都不敢张扬,只是不断提醒自己还很弱小,没什么值得夸耀的。见到大牛问个问题都大气不敢出,后来问别人问得烦了,就自己一个人买参考书去看,一遍遍看。因为我知道此刻不借助其他人的大脑我很难思考。高一结束的时候,我从进校的百名开外进入前二十,全班第二。那个时候,我认识了T神。

其实大家认为会不会被碾压,完全是相对于环境而论的。我在刚进入高中时,自己的梦想不过是成为全宿舍的第一,高一结束当我实现这个目标,我看到了更大的舞台,原来年级里有好多大神啊!

升入高二,我进了所谓的实验班。名不虚传,因为我进去的时候,综合成绩是全班中流。看客可要看清楚,我是中流,因为我们班就是全年级前五十。当时觉得自己似乎又可以妄想一下成为清华北大的骄子了,脑洞大开。
高二第一场考试,妈蛋,全班倒数第一,年级五百名开外。当时想死的心都有了。

班主任坑爹地把我和T神放在一起,我那个时候才细致地了解了自己的同桌,高中时期时间最长的同桌。
说说他的情况,最差成绩年级第五,平时稳稳第一。在后面的两年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全部省一等奖。(但是却没有进入报送名单,因为必须是全省前几名才保送)T神一气之下选择高考。

如果前面的回复都是说被碾压地很惨,我已经体无完肤。不说成绩了,我到现在也没有妄想过能在任何一门科目上达到他的水准。高考前我们两个比赛做数学卷子,每次都是他快我半小时做完全部试卷,数学最差一次145(满分150),我做得好才140. 但是需要说明一点,他从不认为自己是学神就傲视我们。他请教别人时,比我还谦卑,至今难忘。

高考前的一个夜晚,我俩一起自习,他突然问我去北大好还是清华好,我当时差点就把手中的教科书砸到他头上,愤怒地瞪了他一眼,继续滚去看书。

高考,两天。我相信这是大陆的大神全面碾压我等渣渣的绝佳时机,战况激烈,渣渣们在敌人的狂轰乱炸中粉身碎骨痛不欲生,和T神一般的神坛指点风云,运筹帷幄。

那个年代是估分填报志愿,胆小,我就小心翼翼地把志愿表格上所有的空都填满,心想一本不行有二本,二本不行有三本。他的志愿表上只有北大,还就只有一个系,数学。
数学是我高中最喜欢的学科,但是因为在高中被他碾压惯了,无奈转投其他。怎敢想象,他将前往大陆最好的数学研究机构,我连自己有没有学上都不知道。

高考后,我俩最后一次在操场慢跑。
“也许你应该去北大”
“别讽刺我!有学上就谢天谢地了!”
“我知道你喜欢数学,可是为什么不继续学了?”
“你想知道原因吗?就是你,就是你!两年同桌,你欺负我够狠了吧。”
“说句实话,我常常想找到对手,找到一个打不垮拖不烂的对手,虽然你每次都比不过我,但是却激励我,让我学得比之前更努力。”
“你直说我是炮灰不就行了。。。。。。”

9月,我上了大学,不是北大,但是我很喜欢的一所。他上了北大,数学系。

我身边的大神多了许多,J神,H神等等,同学中还是一个山东数学竞赛保送的。但我似乎没有了被碾压的感觉,事实上反而解脱了不少。毕竟大学自由很多,不像高中,一个大神在你身边,隔三差五拉着你做一次试卷。

上高数课,老师出了五道题目,说可以全部解答者,这门课不用上了,答出两三道正常,四道说明很有潜力。我当时做了一下,心中狠骂一句,竟然有四道不会。
当晚,我把五道题目发给T神。过了一会,他用qq传给我答案,五道题目悉数解出。

风云突变。
两天后,同学在宿舍发现他失去知觉——自杀。
一个月后,我得到了关于他最后一条消息——下葬。

他的离开成为了一个迷,一个我渴望解开但却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机会解开的迷。

那个月,我在宿舍哭得昏天暗地,哭到眼睛流不出泪水为止。
我想自己把大学四年的眼泪都流干了,不,也许是一辈子的。
“T神,你没完成的愿望老子帮你实现!”
这是我当时对自己说的话。

我用了一年成为院系前三,当时没分专业。分流后我当了三次的系第一。每次我没有考好,我就对自己说,“你他妈也配叫自己是T神的同桌,滚!”
我不是数学系的,但是选了三门数学系的必修课,一门物理系的必修。
最后一次上数学系的课时,我半本书的题目不会,一边哭一边刷题一边骂自己,骂自己无能,骂自己怎么配称是T神的同桌。

我依旧不是大神,我们学校称不上什么很厉害的学校,知道我是谁的人也请别说出来。

我见到的大神很多,见到过省状元,见到过竞赛冠军,见到过比我小几岁的学妹在GRE上狂碾压我,见到过日本的数学天才在我面前给出图论问题的算法,见到过科研大神本科期间发表5篇sci一作。但我再也难得体会一种催我奋起的碾压,除了来自T神的鞭策。

如果T神活着,不知道他怎么看我这篇文章。但每次被他超过,不,事实上我从来没有接近过他的水平,都不妨碍我成为一个小兵,打不垮拖不烂,被各路大神无数次碾压鄙视之后依然笑着让自己爬起来。
因为我知道T神不愿意看到我一蹶不振。
2015-02-16 15:58 添加评论 分享
匿名用户
0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我反正是从来都相信智商碾压这回事儿。只不过智商在不同的环境下都有不同的体现方式。

小学初中从来都是年级前几名,结果中考的时候一下子没考好,自费上了市里的重点中学。
整个高中都是用来追赶的,每次考试我都会在书桌前的墙上写下自己每次的年级排名,从入学时的300名开外(300名是公费分数线)到100名,再到60名,40名,30,前十,前五,最终稳定在十几名,有些大神就是永远都比你考得好,比你认真仔细少出差错。后来学了生物奥赛,靠奥赛加的20分进了清华,还是没能考过班里的那些大神,不过还好并不妨碍自己去最想去的学校。由于有大量的练习和重复,高中时候的“智商”可能更多是对于细节的专注和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上了清华以后曾经非常恐惧,辅导员和班主任会说你们要好好学习,清华每年都有10%的退学率。一想自己并不是名正言顺进的清华,只能比别人更拼命的学习。第一年在班里当了班长,又进了学生会的体育组,每天晚上从9点开始学习一直到半夜2点,一上课就开始不受控制的睡觉,以至于后来养成了坐着也能睡着的习惯,课后基本需要重新自学,很多时候需要借本作业来从答案理解题目的含义。但到了第一个期末,竟然出人意料地考了年级第一名,当时我自己都吓坏了。
之后的成绩也有波折,不过基本都维持在前几名。三年总成绩下来综合和专业都是第一。算下来1-14周只是完成作业,只有15-16周会放下一切进行突击,考试的时候是知识掌握的顶点,之后迅速忘记。期间还做了学生会主席,优秀学生干部标兵,优秀学生会,发了两篇论文,挑战杯一等奖,田径队队长,拿了几乎清华所有最好的奖学金。一直到后来去评特奖,输给了当时很火的姐妹花和其他几位科研大牛,我觉得也还好了,毕竟我是加分上来的不是。对于我而言,由于本科生活存在太多活动,那个时候经常熬夜,很拼命,后来总会一早起来就流鼻血,在这里“智商”更多是短期学习能力的体现,是协调时间、抗压能力的体现。

后来出国去了美国念书,基本也能做到大部分A+和A,但在沟通和表达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本来英语就不好,出去了以后适应了半年左右才能比较开心的生活,但是一到presentation或者team project还是会比较紧张。身边把自己锁在中国人圈子里的学生很多,也可以很舒服的生活,甚至在学校里一句英文不说也可以顺利毕业。但为了不白来美国一趟,约了两个口语partner,每周meet2个小时一直坚持了两年,终于可以还算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与人沟通了。后来做了学校的中国人的学生会主席,办的春晚也上了央视,走到哪里也都还有一些认识的朋友。“智商”作为一个异乡人似乎更是一种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主动接受新事物并形成新观点的能力。

受在美国教育和环境的影响,目前回国内进入一家风投机构从事投资业务,虽然才来了一个月的时间,但已经明显感受到自己和身边的其他投资经理的差距有多大,有太多的基础知识要重新学习,太多的经验差距需要弥补。所以对于现在阶段的我来说,“智商”更多是由经验组成的,一个人在圈子里浸淫的越久,相应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哲学就会越多,每个人的悟性和运气有不同,但是经验的积累一定是具有碾压效应的。

虽然才活了不久,但我明显的感觉到,每个人在“智商”的不同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专长,我的快速学习能力比较强,所以在本科阶段比较顺利,但高中和研究生阶段就相对比较一般。而到了社会上,我猜测“智商”更多地会体现在洞察周围环境的能力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上,which is “情商”。

当然,我觉得所有的智商碾压都是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体会、总结以及一如既往的努力缩小差距甚至弥补的。高中之前我从来不相信努力的作用,但是当自己花更多的时间做练习题,做完几十本厚厚的练习册之后成绩就是不断在提高。大学的时候我从来没想到自己可以考到前几名,但是通宵达旦的学习,甚至一度为了防止自己睡的太沉曾经谁在过桌子上的努力还是让自己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在美国的时候我曾经以为自己可能就要和几个哥们一直混下去直到毕业了,结果通过几百个小时的练习和交流,虽然口音还有隐约的东北味英语但已经可以和人正常交流了。

智商基础值高低可能与基因以及早期教育相关,但你的智商最高值肯定和你的努力、积累和体悟分不开。
2015-02-16 15:58 添加评论 分享
匿名用户
0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感觉几个高分答案都在分析“碾压”,仿佛默认碾压就是因为智商似的。
碾压现象的广泛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但能导致碾压的因素太多了,学习经历,生活阅历,家庭背景等等。智商只是其中一个,严格来讲这个问题无法分析,因为无法控制变量。
根据个人感受的话,智商在上述其他几个因素面前太不重要了。
所谓碾压,无非就是看到了一个足够大的差距,且发现短期内追赶无望。追赶无望的可能原因有
三:
一是起点低了太多,哪些方面低呢?通常是高考不考的方面。高中搞过竞赛的大神们大一不用上课照样考满分的神迹,高中就出国交流过的牛人噼里啪啦的英语口语,高中学生会搞得风生水起的风云人物天花乱坠的口才之类的。(吐槽一句,自认为有第三方面优势的小同学进大学后注意收敛一些,至少在P大,一个学期的训练就足以让一个入学时怯生生的农村娃跟你不相上下。)作为一个资深被碾学生,我马后炮的感受是,这种差距不会太大,至少不会大到难以填平。
二是进步速度比不上人家,相对速度为负,我觉得可以理解为智商碾压+勤奋刻苦。智商过于超群者本就凤毛麟角样本稀少,除了猎奇外没有单拿出来讨论的价值,作为一个资深被碾学生,我并未看到多少在这方面碾压众人的例子。然而在勤奋刻苦上,我得承认,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不及格。正是所谓,就你那努力程度,根本没资格跟别人拼智商。想想自己大学四年几点起床,翘了多少课,再不被碾压真是没天理了。大二大三在某大神感召下刻苦学习了那么一年多,没到什么头悬梁锥刺股的程度,也就是按上班的节奏每天保证学习八九个小时,GPA唰的就上去了,英语也基本是靠那一段读英文教材攒的底子。但也就坚持了一年而已。没啥好嘴硬的,被碾压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本来就技不如人,还要保留实力。当然不努力不是说天生就好吃懒做,必是事出有因,下面会分析。
三是努力方向偏了,甚至自己的方向不明确。bingo!作为一个资深被碾学生,我深刻的觉得,除了懒之外,这才是碾压现象发生的主因。而懒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个因素造成的。
努力方向偏了,原因常常是所谓的“方法不对”,多见于高中只知道高考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同学。抱着本谭浩强学编程的再怎么努力也学不过上来就知道去读C++ primer刷POJ的,抱着本丘维声的小绿皮再怎么刷题也学不过知道去找英文经典教材的,抱着本新东方考研英语背出花来也不如勾搭个留学生语伴练上半年英语说得好。这个问题怎么破?我的感受是唯有靠高人指点。别只会跟大神借借作业抄,问问他看的什么书;别只会跟师兄打听八卦,问问他有啥经验教训。后者尤其重要。只可惜,真正有料的师兄常常忙着干正事,主动往学弟学妹堆里扎的,咳咳。。。反正,这事往抽象了说就是个主动搜集信息的能力,而不是(像高中那样)把别人灌输的东西不分精华糟粕一锅吸收掉。看看多少人在知乎、stackoverflow、百度知道、甚至微博人人里问各种谷歌一下就有答案的问题,就知道能做到这点的人真心不多。清北亦是如此,我个人领会到这点花了大概一年半时间,大学一共才四年。
自己方向不明确,说文艺点那叫迷茫。这个因素中枪的就更是不计其数了,甚至一部分他人眼里的碾压者都深受折磨——他们只是比一般人对自己更狠而已,能够做到掐着自己为一个自己并不相信并不理解的目标努力,生活照样是灰色的。而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早就随波逐流享受人生去了,这也是我上面说大部分人大学的懒惰事出有因的那个因。我最羡慕的人不是高智商,不是富二代,而是很早就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的人。能把人生活出色彩的,一定是那些38岁还在热忱的为自己18岁时的梦想努力的人。这些人为了自己喜欢且相信的事废寝忘食的时候,大把大把的人在枯燥的刷红宝书,在做让自己和导师都想吐的本科生科研,在上大家都说好的经双,在考不知道为什么要考的CFA,司考,公务员。然而,清北本科,名校博士,光鲜CV,各种证书,都只是一个个占位的0而已,一个明确的、自己理解并愿意相信的目标,才是那个1. 一长串0而没有1,只能是芸芸众生里平凡的又一个。

但是你说,平凡有啥不好的呢?

反正我是觉得,在这个地方度过了四年,近距离的观察过那么几个为数不多但也不少的幸运儿,确信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种充实而精彩的活法,被他们碾过后躺在车辙里,还挺开心的。不亏。
2015-02-16 15:59 添加评论 分享
匿名用户
0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碾压是真的存在,而且是全方位碾压,不留你任何偷生的余地。

被碾压的过程一般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阶段一:“你看,我考上清华了,智商应该不错,考试成绩怎么也能进入系里前十吧。”结果……你懂的,不管多么努力,在考试上被大神们虐的体无完肤。
阶段二:“大学嘛,当然不能以考试分数论成败,应该全方位发展,锻炼自己的能力。这学期做一些社工吧。”结果……在社团和协会,社交王和交际花在情商上对你进行惨无人道的碾压,像自己这样人生前18年只会读书的人,毫无还手之力。而且,关键是,这些社交王和交际花的学习考试成绩也比你好。
阶段三:“嗯……我觉得我要另辟蹊径,发现自己的长处,不和别人走一样的路。“于是联系了实验室,做项目搞科研去了。结果,在同一个实验室,发现了同一个系的学霸兼学生会部长也在,而且关键是他比你早半年就来这个实验室了,项目都做好了,正在动笔写paper,为了准备出国的申请……

现在想想,当年像我这样靠勤奋考上的,真不该来这读的。。。。。。
2015-02-16 15:59 添加评论 分享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问题状态

  • 更新: 2015-02-16 15:59
  • 浏览: 901
  • 关注: 0
退出全屏模式 全屏模式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