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抑郁症
0 人关注该话题
躁狂抑郁多才俊,请记住躁狂症官网:http://www.zaokuang.cn/
躁狂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的异常高涨或低落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兼有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两种主要表现,可在同一病人间歇交替反复发作,也可以一种状态为主反复发作,具有周期性和可缓解性,间歇期病人精神活动完全正常,一般不表现人格缺损。
躁狂抑郁症 - 概述
情感性精神病,又称情感失常或情绪紊乱症,其症状的特点是心境或情绪具有极端性,或是极度兴奋,或是极度低沉。一般来说,患者具有两种极端情绪的交替反应,称为躁狂性精神病,具有某一种极端情绪反应的则称为躁狂性精神病或抑郁性精神病。
躁狂时,患者表现出狂喜、思维飘逸、言语滔滔不绝;而抑郁时,患者则表现出极度的情绪低落,对周围任何事物均不感兴趣,有自杀倾向。躁狂性精神病患者的表现是情绪激昂、精力充沛、思维奔放,有过激行为产生。抑郁性精神病患者的表现是情绪极度低落,对周围和自身的一切不感兴趣,注意力减弱,终日昏昏沉沉。
一般认为,情感性精神病比精神分裂症更易遗传。此外,幼年的不良情绪反应模仿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生活中的刺激因素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躁狂抑郁症简称为躁郁症,也有人称为情感性精神病。病状主要为情感的不正常,常伴有行为及思维的障碍。其情感改变的特点为过度的情感高涨或过度的低落,其思维和行为随之相应地改变,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易被人们所理解;因此常常易感染别人,即在旁的人常易被病人的情绪和行为所感动。
该病发病期间表现情感高涨时称为躁狂,表现为情感低落时称为抑郁。这类病人在一生中可以反复多次发作,两次发作之间谓之间歇期。此时病人的精神状态完全恢复正常。其反复发病的形式可以每次都为躁狂,也可每次都为抑郁,也可有躁狂抑郁两种形式不规则的交替发作。这种病人大多数多次反复发作,少数一生只发作一次。有些病人从年轻到老年可有10多次发作,但虽然多次发病,病后其精神状态却很少变为衰退。
首次发病多在16-30岁之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躁狂症的典型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敏捷和言语动作增多。而抑郁症的典型表现与躁狂症相反,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及言语动作减少。躁狂期的患者要居住在安静的环境中,适当引导进行简单的活动,避免与之正面冲突。
此病大多于青壮年开始,在常见的精神疾病中其发病率较精神分裂症低,每次的病程一般为2~6个月。在患病期间不但影响病人的劳动力而且给其亲人的精神及生活带来了负担,经常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病程时间也越长,遇上年老体弱时也常易迁延为慢性。例如我们遇见过一位男性熨衣工人,从19岁第一次发病后到60岁时共发病19次,几乎平均每两年患一次病,每次约3个月到半年,每次发作形式均为躁狂,仅有一次为不典型的轻性抑郁。间歇期工作得很好,常被评为工厂的先进工作者。后追踪他60岁以后因年老体弱,发病后逐渐转为慢性,多年未见缓解。该病目前病因未明,故应着重及时诊断治疗和预防为主。
躁狂抑郁症 - 疾病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西医认为本病的病因尚未阐明,可能与遗传、生化和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于本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其证据是:
(1)情感性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同胞手足及子女)终身患病几率是12%~15%,远高于一般人群(1%~2%)。
(2)情感性障碍者的单卵双生子(MZ)的同病率为67%(46对),双卵双生子(DZ)同病率为14%(276对)。另有12对分别抚养的.MZ其同病率高达65%。寄子研究也证明遗传因素的影响明显高于环境影响。但就目前资料来看,情感性障碍与遗传有关,但无足够证据说明其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2、心理社会因素现在研究业已证实: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即不愉快、有“丧失感”、令人沮丧的生活事件,不仅与神经症性抑郁和心因性抑郁有关,而且可以成为“内源性”情感障碍的发病诱因或促因。例如Paykel指出:在既往6个月内有重大生活事件者,抑郁症发病危险增高6倍,自杀的危险性增高7倍。而且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与发病时间有关,在经受严重威胁个人安全生活事件的一年内,发生抑郁症的几率较常人为高。
至于认为情感性障碍的先天素质是受到童年期的某种特殊遭遇或经历的影响或改变,并无足够的证据;现在看来,此因果关系尚难定论。至于童年期与双亲关系与本症发病有何关系,也难以肯定。
3、情感性障碍的神经生化研究
(1)单胺类神经介质:对情感性障碍的单胺类神经介质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去甲肾上腺素(NE)及5一HT进行的。
①NE:有较多报道提出:双相抑郁症病人尿中NE代谢产物MHPG排泄量在抑郁时减低,而躁狂时升高。经抗抑郁药治疗缓解的病人尿MHPG量回升。单相抑郁症病人尿MHPG排泄量差别很大,其中明显降低者,可能一部分最终属于双相障碍,尽管到目前为止尚无躁狂发作。
②5一HT:抑郁症5一HT功能不足表现在脑脊液(CSF)中5一HT代谢产物5一HIAA水平减低的报道较多。CSF中5一HT的水平与自杀、自杀企图及攻击行为呈负相关。近年来季节性抑郁症引起人们的重视。冬季抑郁症发作伴随CSF中5一HT、5一HTAA的减低。受体研究发现:抗抑郁药与5一HT2受体关系密切。长期用抗抑郁药可使突触后5一HT2:受体数下降。同时还发现抑郁症病人血小板5一HT摄取功能受点的密度下降。
4、有关情感性障碍的其他研究
(1)内分泌病因说:由于某些内分泌疾病之后可出现抑郁或躁狂症状如库欣(Cushing)病、艾迪生病及甲亢等,而抑郁症病人可以有某些内分泌的异常,月经前、绝经期及分娩后的抑郁症可能与内分泌变化有关;因此有人提出情感性障碍的内分泌病因说。但大量的研究不能证实此假说。关于其他躯体疾病,也只能作为本症发生的诱因或促因。
(2)水与电解质的异常:有人报道:躁狂症或抑郁症均有细胞内钠增多,有人称红细胞内的钠、钾、ATP酶发生变化。但这些发现均不能阐明本病的病因。
(3)电生理学研究:虽有异常发现,如抑郁症睡眠脑电图可有总睡眠减少、觉醒次数多、眼陕动睡眠(REM)潜伏期缩短、非REM睡眠第一期增加及三、四期减少等等,但尚不能作为病因学说。
4)脑血流研究:结果颇不一致,PET研究进行的例数过少,且均无肯定的结果。
(5)生物节律变化:研究表明,情感性障碍的很多生理功能(如体温、睡眠及皮质醇等内分泌)有生物昼夜节律变化,但其意义尚有待探讨。
二、中医病因病机中国是描述类似躁狂抑郁精神病症状最早的国家。本病的病因病机较为特殊,应当从躁狂型及抑郁型两方面来讨论。
本病躁狂型相当于中医学的狂证,病因不外外感和内伤。外感者多由外寒人里化热,或外界热邪或疫毒之邪侵犯太阳经或肺卫,外不得宣散,内不能清解,热扰神明以致烦躁不安;若邪热炽盛犯肺逆传心包也可致狂躁;外感热病,日久耗伤阴液,心神不宁亦致烦躁。
内伤可因恼怒伤肝,肝失疏泄,精神情志失于条达,肝郁日久化火,肝火上扰心神;或因忧思气结伤脾,脾失健运而气血化源不足,则血虚不能养心,心失所养,神失所藏,神不守舍;大惊则气乱伤心,由于暴受惊骇刺激,气机逆乱,心无所倚,神无所归,则烦躁不宁;或恼怒惊恐,损伤肝。肾,肝肾阴液不足,木失濡润,屈而不伸;或喜怒无常,心阴亏耗,心火暴张;或所欲不遂,思虑过度,损伤心脾;或脾胃阴伤,胃热炽盛,则心肝之火上炎,神明逆乱等。气郁化火,肝火内盛,扰乱神明;肝胆火炽,魄无所藏;火盛伤阴,神明失养,均可引起神明逆乱而发本病。
躁狂抑郁症 - 临床表现
1、躁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本症的临床表现有3个特征,即心境高涨。喻快而欢乐;思维奔逸一联想过程加速;精神运动性兴奋。
(1)心境高涨:本症始发,患者可先有头痛、失眠等现象,而后出现情感高涨,内心充满愉快和欢乐,病人显得活跃多语,主动与别人交往,觉得任何事情对他来说都是可喜的、美满的,所以不停地追求新鲜事物。但有时又具有易激惹性。
(2)思想奔逸:病人联想过程加速,思想内容丰富而多变,常随外界事物的改变而改变,常出现“随境转移”的现象。由于思潮的加速转变,因而有相应的各式各样的行为,忽而做这,忽而做那,但对每一件事情均不能有始有终,结果一无所成。
(3)活动增多:由于病人情感高涨,精力过度旺盛,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活动都想参与,因此活动加多。由于病人被动注意易于唤起,因此在活动中易转移目标,一个活动未完又转到另一项活动中去,结果是忙忙碌碌,但什么事均是“虎头蛇尾”,工作效率不高,给人以“百忙”之感。
2、抑郁症患者的精神症状
本症的临床表现也有3个特征:即情感低落和悲伤,思维活动缓慢,精神运动性抑制。抑郁症常常始于身体不适,病人感到食欲不振,睡眠不好,心中憋闷,头痛,头晕,精神委靡,易于疲劳,工作能力减低,同时具有情绪低落和抑郁,对于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说话减少,运作迟缓,生活显得懒散。
抑郁症明显时,病人整日愁眉苦脸,感到无限悲伤。个别病人在悲伤情绪中夹杂着焦虑和恐惧情绪。此时,病人悲观厌世,认为自己是无用的人,出现自责、自罪的想法。如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病人可能因此而自寻短见。这时病人精神运动性抑制也很明显,说话缓慢,很少主动开口,自觉思维活动极度迟缓,思考问题困难;思维内容多与悲伤情感相联系。因此,病人喜独居一隅,卧床少动,动作极为缓慢,两肩下垂,弯腰驼背。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可有明显的拒食现象,对于外界刺激几无反应,大小便潴留,卧床不语,达到木僵程度;极严重时,患者自责、自罪可达到妄想程度,常常决然做出自杀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病人忽然变得活跃而愉快,这并不是病情的好转,很可能是自杀的预兆。老年人患此病,病程可持续较长,成为迁延状态,也可有迫害、疑病性质的妄想等。
3、生物学症状
睡眠障碍:以早醒为特征。有的病人则难以入睡或夜间多次醒转。也有少数病人表现睡眠过多。昼重夜轻:病人在早醒时情绪达到最低点,故在清晨3~4点时患者自杀的较多;一般至下午情绪好转,甚至有的病人在傍晚,情绪再现几如常人。食欲、体重及性欲明显减退。
躁狂抑郁症 - 鉴别诊断
躁狂症的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临床常见的精神分裂症易被误诊为躁郁症,这是因为精神分裂症也可有情感症状,临床表现也可以有精神运动性兴奋。但精神分裂症经过几次发病后,循环病程特点渐不明显,而呈慢性进行性病程。临床虽有兴奋躁动,但情感不是轻松愉快,鲜明生动,也缺乏感染性,行为多具冲动性,与周围环境不协调,言语虽多,但内容零乱,或荒谬不可理解。
中毒性精神病: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异烟肼、阿的平等中毒,可引起躁狂状态。其用药史、用药时间及剂量与发病的关系非常明显,停药或减药后迅速好转等可资区别。此外,中毒性精神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症状性精神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出现轻躁狂状态,但情感并非真正高涨,而以焦虑、紧张和情绪不稳为主,躯体主诉多,自身感觉也差,并伴有原发躯体病症状和体征,甲状腺功能检查有助于诊断。
器质性精神病:如麻痹性痴呆、老年性精神病等可出现躁狂症状,但有智能障碍,情感并非高涨,而是以欣快为主。详细的病史,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对鉴别诊断可提供重要依据。
抑郁症的鉴别诊断
神经衰弱:轻性抑郁症常有情感低落、头晕、头痛、无力和失眠等主诉,易误诊为神经衰弱。后者情感以焦虑、脆弱为主,自知力良好,症状波动性大,求治心切,病前往往有明显引起高级神经活动过度紧张的精神因素。
反应性抑郁症:本病在明显的严重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创伤后发病,其抑郁内容与精神创伤有关,病人多为入睡困难,情绪波动性较大,一般是晨轻夜重,改变环境或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伤性体验逐渐淡忘后,病情可好转,病期持续时间不长,一般无反复发作。
抑郁性神经症:本病主要有以下6个表现:兴趣减退或丧失,对前途悲观失望,无助感,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下降,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本病是心情低落伴随尖锐而持久的心理冲突,甚至可以说,沮丧和无能为力之感是长期心理冲突的结果。
躁狂抑郁症 - 理化检查
血清皮质激素测定皮质激素分泌异常,表现为分泌增加,正常的分泌昼夜节律打乱,地塞米松不能抑制此种分泌。绝经期抑郁症患者黄体生成激素含量测定该病患者黄体生成激素减少。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测定给患者以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脑脊液5一HT、5一HIAA检测抑郁症5一HT功能不足表现在脑脊液(CSF)中5一HT代谢产物5一HIAA水平减低。CSF中5一HT的水平与自杀、自杀企图及攻击行为呈负相关。冬季抑郁症发作伴随CSF中5一HT、5一HIAA的减低。
躁狂抑郁症 - 西医治疗
(一)躁狂症的治疗
1、绝大多数患者需要住院治疗,严重者需强制住院治疗。将患者与其他人隔离,使之安静,保证进食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应用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氟哌啶醇、氯氮平有助于快速控制兴奋。锂盐对躁狂发作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能预防复发,每次1~2g,每日2~3次,持续4周,不宜与氟哌啶醇合用。
2、卡马西平锂剂治疗。
3、丙戊酸钠在锂盐、卡马西平无效时用此药,每日600~1200mg。
4、电休克治疗严重兴奋躁动者,急需控制病情者适用此法。
5、维持治疗2次以上反复发作者,原则上应长期用药。锂盐维持治疗剂量为原治疗量的2/3~1/2。每日0.75~1.0g。
(二)抑郁症的治疗
1、三环类抗抑郁药仍是目前常用的药物,如阿米替林、丙米嗪、多塞平、氯米帕明(氯丙米嗪)等,一般2周见效,症状缓解后仍须维持治疗6个月以上。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通常作为二线药物,常在三环类抗抑郁药疗效失败后应用。新一代抗抑郁药有:①选择性5一HT回吸收抑制剂(SSRI):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三唑酮等;②去甲肾上腺素回吸收抑制剂:马普替林、奥普替林、阿莫沙平等;③多巴胺回吸收抑制剂:米那替林等;④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马氯贝胺等;⑤其他:如米安舍林等。这些一般作为二线药物,不良反应少。
具有抗抑郁作用的抗精神病药如舒必利、氯普三吨、氟哌噻吨,小剂量治疗对精神病性抑郁、严重焦虑症状的非典型抑郁症有效。具有抗抑郁作用的抗焦虑药如阿普唑伦、氯硝西泮,高剂量时适合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
2、电休克治疗适用于严重的抑郁症如自杀、木僵等。
3、睡眠剥夺疗法适用于抗抑郁药和电休克治疗效果差的患者。
4、心理治疗认知治疗有助于抑郁病情的改善。在疾病初期病情比较轻者可用。对难治性抑郁症可以两药合用,如抗抑郁药+抗躁狂药,抗抑郁药+甲状腺素,抗抑郁药+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等。
5、自杀预防多在凌晨,应预防。抑郁症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多数应长期维持用药,首次发作者,急性症状控制后,维持用药至少6个月。
躁狂抑郁症 - 针灸疗法
取穴以任督二脉、手少阴及手厥阴经经穴为主,其配穴则以清心醒脑、豁痰宣窍为原则,其手法为躁狂症多用泻法,抑郁症多用补法,躁狂抑郁症则采用平补平泻法。
取穴:①中脘、神门、三阴交;②心俞、肝俞、脾俞、丰隆;③人中、少商、隐白、大陵、丰隆;④鸠尾、上脘、中脘、丰隆;⑤人中、风府、劳宫、大陵。运用:每次取穴1组,5组可以轮换使用。躁狂发作时,可独取两侧环跳穴,用4寸粗针,行强刺激,可起安神定志作用。
躁狂抑郁症 - 治疗原则
由于本病特征是躁狂症与抑郁症交替出现的,因而在临床治疗时亦需分期治疗。一般来说,躁狂症属外感引起者,多属实证,应以祛邪为主,清热除烦,镇定安神;若由于脏腑功能失和所致者,多以虚为主,应以养心安神为主,使正复邪去。而抑郁症的主要病机是气机郁滞,故治疗的基本原则是理气开郁,但对于虚证患者,应偏重于补益滋养之法。
躁狂抑郁症 - 调摄护理
一、调摄遗传是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发生的原因之一。调查资料表明,父母双方均患此病者较父母一方为此病患者的子女发病率高出l倍。因此,在精神症状还没有缓解以前的育龄病人,不宜生育子女,如双方均患过此病,则更要避免生育。必须在基层医疗单位大力普及精神病知识,发动群众,群防群治。在农村采取定时定点巡回医疗和建立家庭病床相结合的方法,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并取得满意的疗效。
加强病人对预防复发的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掌握预防复发的知识,调动他们在防治疾病中的积极性。同时对出院病人采取定期门诊复查和随访相结合的方法,指导他们的生活、劳动、学习和服药可使复发率明显下降。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及时进行心理咨询,避免积忧积郁发病。平时饮食切忌醇酒、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
二、护理躁狂症患者应安置在重点病房,病房要宽敞明亮,光线柔和,让病人感到舒适安静,心情舒畅,以缓解患者的狂躁情绪。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特点,掌握其兴奋躁动的规律,力争将兴奋症状消灭在发生之前。躁狂患者易于突然发生伤人、自伤、毁物等暴力行为,护理人员应大胆、镇静、机智、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以防发生意外。要加强生活护理,按时洗涤,注意衣着保暖。保证每日的进食量,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适当使患者睡眠时间延长。增强患者的自理能力。
躁狂抑郁症 - 治疗方法
对躁郁症现在已有许多有效的控制发作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可以阻断躁郁症病程,减少自杀风险,增加生活,生产和社会功能水平,使40%-75%病人达到一定就业状态并生活自立。药物和恰当的家庭心理治疗结合是目前科学研究已证明最有效的降低复发率并提高功能水平的治疗方案。
有证据显示,一个病人发作次数越多,下次发作的治疗就越困难,也越可能频繁发作。错误的,不恰当,或不充分的治疗都可能使整个病程变得更复杂,治疗更困难。一个病人被错误地诊断为单纯抑郁症,而忽略了躁狂发作史或将发生躁狂的可能性,只接受抗抑郁药物的治疗则可能使病情走向另一个极端,诱发躁狂发作,使整个病程变得更糟。
细致的分型诊断的意义不仅在于避免上述的治疗失误,它也为正确选择治疗方法与药物,提高疗效提供必要的基础。躁郁症在病人的一生中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混合状态,快速循环,及精神病样发作都可以作为一个阶段在病程中出现。这些因素会影响不同时期的药物选择与组合。病程的不同阶段需要选择不同的针对性药物治疗。
http://www.haodf.com/zhuanjiag ... 6.htm
躁狂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的异常高涨或低落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兼有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两种主要表现,可在同一病人间歇交替反复发作,也可以一种状态为主反复发作,具有周期性和可缓解性,间歇期病人精神活动完全正常,一般不表现人格缺损。
躁狂抑郁症 - 概述
情感性精神病,又称情感失常或情绪紊乱症,其症状的特点是心境或情绪具有极端性,或是极度兴奋,或是极度低沉。一般来说,患者具有两种极端情绪的交替反应,称为躁狂性精神病,具有某一种极端情绪反应的则称为躁狂性精神病或抑郁性精神病。
躁狂时,患者表现出狂喜、思维飘逸、言语滔滔不绝;而抑郁时,患者则表现出极度的情绪低落,对周围任何事物均不感兴趣,有自杀倾向。躁狂性精神病患者的表现是情绪激昂、精力充沛、思维奔放,有过激行为产生。抑郁性精神病患者的表现是情绪极度低落,对周围和自身的一切不感兴趣,注意力减弱,终日昏昏沉沉。
一般认为,情感性精神病比精神分裂症更易遗传。此外,幼年的不良情绪反应模仿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生活中的刺激因素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躁狂抑郁症简称为躁郁症,也有人称为情感性精神病。病状主要为情感的不正常,常伴有行为及思维的障碍。其情感改变的特点为过度的情感高涨或过度的低落,其思维和行为随之相应地改变,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易被人们所理解;因此常常易感染别人,即在旁的人常易被病人的情绪和行为所感动。
该病发病期间表现情感高涨时称为躁狂,表现为情感低落时称为抑郁。这类病人在一生中可以反复多次发作,两次发作之间谓之间歇期。此时病人的精神状态完全恢复正常。其反复发病的形式可以每次都为躁狂,也可每次都为抑郁,也可有躁狂抑郁两种形式不规则的交替发作。这种病人大多数多次反复发作,少数一生只发作一次。有些病人从年轻到老年可有10多次发作,但虽然多次发病,病后其精神状态却很少变为衰退。
首次发病多在16-30岁之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躁狂症的典型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敏捷和言语动作增多。而抑郁症的典型表现与躁狂症相反,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及言语动作减少。躁狂期的患者要居住在安静的环境中,适当引导进行简单的活动,避免与之正面冲突。
此病大多于青壮年开始,在常见的精神疾病中其发病率较精神分裂症低,每次的病程一般为2~6个月。在患病期间不但影响病人的劳动力而且给其亲人的精神及生活带来了负担,经常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病程时间也越长,遇上年老体弱时也常易迁延为慢性。例如我们遇见过一位男性熨衣工人,从19岁第一次发病后到60岁时共发病19次,几乎平均每两年患一次病,每次约3个月到半年,每次发作形式均为躁狂,仅有一次为不典型的轻性抑郁。间歇期工作得很好,常被评为工厂的先进工作者。后追踪他60岁以后因年老体弱,发病后逐渐转为慢性,多年未见缓解。该病目前病因未明,故应着重及时诊断治疗和预防为主。
躁狂抑郁症 - 疾病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西医认为本病的病因尚未阐明,可能与遗传、生化和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于本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其证据是:
(1)情感性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同胞手足及子女)终身患病几率是12%~15%,远高于一般人群(1%~2%)。
(2)情感性障碍者的单卵双生子(MZ)的同病率为67%(46对),双卵双生子(DZ)同病率为14%(276对)。另有12对分别抚养的.MZ其同病率高达65%。寄子研究也证明遗传因素的影响明显高于环境影响。但就目前资料来看,情感性障碍与遗传有关,但无足够证据说明其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2、心理社会因素现在研究业已证实: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即不愉快、有“丧失感”、令人沮丧的生活事件,不仅与神经症性抑郁和心因性抑郁有关,而且可以成为“内源性”情感障碍的发病诱因或促因。例如Paykel指出:在既往6个月内有重大生活事件者,抑郁症发病危险增高6倍,自杀的危险性增高7倍。而且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与发病时间有关,在经受严重威胁个人安全生活事件的一年内,发生抑郁症的几率较常人为高。
至于认为情感性障碍的先天素质是受到童年期的某种特殊遭遇或经历的影响或改变,并无足够的证据;现在看来,此因果关系尚难定论。至于童年期与双亲关系与本症发病有何关系,也难以肯定。
3、情感性障碍的神经生化研究
(1)单胺类神经介质:对情感性障碍的单胺类神经介质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去甲肾上腺素(NE)及5一HT进行的。
①NE:有较多报道提出:双相抑郁症病人尿中NE代谢产物MHPG排泄量在抑郁时减低,而躁狂时升高。经抗抑郁药治疗缓解的病人尿MHPG量回升。单相抑郁症病人尿MHPG排泄量差别很大,其中明显降低者,可能一部分最终属于双相障碍,尽管到目前为止尚无躁狂发作。
②5一HT:抑郁症5一HT功能不足表现在脑脊液(CSF)中5一HT代谢产物5一HIAA水平减低的报道较多。CSF中5一HT的水平与自杀、自杀企图及攻击行为呈负相关。近年来季节性抑郁症引起人们的重视。冬季抑郁症发作伴随CSF中5一HT、5一HTAA的减低。受体研究发现:抗抑郁药与5一HT2受体关系密切。长期用抗抑郁药可使突触后5一HT2:受体数下降。同时还发现抑郁症病人血小板5一HT摄取功能受点的密度下降。
4、有关情感性障碍的其他研究
(1)内分泌病因说:由于某些内分泌疾病之后可出现抑郁或躁狂症状如库欣(Cushing)病、艾迪生病及甲亢等,而抑郁症病人可以有某些内分泌的异常,月经前、绝经期及分娩后的抑郁症可能与内分泌变化有关;因此有人提出情感性障碍的内分泌病因说。但大量的研究不能证实此假说。关于其他躯体疾病,也只能作为本症发生的诱因或促因。
(2)水与电解质的异常:有人报道:躁狂症或抑郁症均有细胞内钠增多,有人称红细胞内的钠、钾、ATP酶发生变化。但这些发现均不能阐明本病的病因。
(3)电生理学研究:虽有异常发现,如抑郁症睡眠脑电图可有总睡眠减少、觉醒次数多、眼陕动睡眠(REM)潜伏期缩短、非REM睡眠第一期增加及三、四期减少等等,但尚不能作为病因学说。
4)脑血流研究:结果颇不一致,PET研究进行的例数过少,且均无肯定的结果。
(5)生物节律变化:研究表明,情感性障碍的很多生理功能(如体温、睡眠及皮质醇等内分泌)有生物昼夜节律变化,但其意义尚有待探讨。
二、中医病因病机中国是描述类似躁狂抑郁精神病症状最早的国家。本病的病因病机较为特殊,应当从躁狂型及抑郁型两方面来讨论。
本病躁狂型相当于中医学的狂证,病因不外外感和内伤。外感者多由外寒人里化热,或外界热邪或疫毒之邪侵犯太阳经或肺卫,外不得宣散,内不能清解,热扰神明以致烦躁不安;若邪热炽盛犯肺逆传心包也可致狂躁;外感热病,日久耗伤阴液,心神不宁亦致烦躁。
内伤可因恼怒伤肝,肝失疏泄,精神情志失于条达,肝郁日久化火,肝火上扰心神;或因忧思气结伤脾,脾失健运而气血化源不足,则血虚不能养心,心失所养,神失所藏,神不守舍;大惊则气乱伤心,由于暴受惊骇刺激,气机逆乱,心无所倚,神无所归,则烦躁不宁;或恼怒惊恐,损伤肝。肾,肝肾阴液不足,木失濡润,屈而不伸;或喜怒无常,心阴亏耗,心火暴张;或所欲不遂,思虑过度,损伤心脾;或脾胃阴伤,胃热炽盛,则心肝之火上炎,神明逆乱等。气郁化火,肝火内盛,扰乱神明;肝胆火炽,魄无所藏;火盛伤阴,神明失养,均可引起神明逆乱而发本病。
躁狂抑郁症 - 临床表现
1、躁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本症的临床表现有3个特征,即心境高涨。喻快而欢乐;思维奔逸一联想过程加速;精神运动性兴奋。
(1)心境高涨:本症始发,患者可先有头痛、失眠等现象,而后出现情感高涨,内心充满愉快和欢乐,病人显得活跃多语,主动与别人交往,觉得任何事情对他来说都是可喜的、美满的,所以不停地追求新鲜事物。但有时又具有易激惹性。
(2)思想奔逸:病人联想过程加速,思想内容丰富而多变,常随外界事物的改变而改变,常出现“随境转移”的现象。由于思潮的加速转变,因而有相应的各式各样的行为,忽而做这,忽而做那,但对每一件事情均不能有始有终,结果一无所成。
(3)活动增多:由于病人情感高涨,精力过度旺盛,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活动都想参与,因此活动加多。由于病人被动注意易于唤起,因此在活动中易转移目标,一个活动未完又转到另一项活动中去,结果是忙忙碌碌,但什么事均是“虎头蛇尾”,工作效率不高,给人以“百忙”之感。
2、抑郁症患者的精神症状
本症的临床表现也有3个特征:即情感低落和悲伤,思维活动缓慢,精神运动性抑制。抑郁症常常始于身体不适,病人感到食欲不振,睡眠不好,心中憋闷,头痛,头晕,精神委靡,易于疲劳,工作能力减低,同时具有情绪低落和抑郁,对于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说话减少,运作迟缓,生活显得懒散。
抑郁症明显时,病人整日愁眉苦脸,感到无限悲伤。个别病人在悲伤情绪中夹杂着焦虑和恐惧情绪。此时,病人悲观厌世,认为自己是无用的人,出现自责、自罪的想法。如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病人可能因此而自寻短见。这时病人精神运动性抑制也很明显,说话缓慢,很少主动开口,自觉思维活动极度迟缓,思考问题困难;思维内容多与悲伤情感相联系。因此,病人喜独居一隅,卧床少动,动作极为缓慢,两肩下垂,弯腰驼背。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可有明显的拒食现象,对于外界刺激几无反应,大小便潴留,卧床不语,达到木僵程度;极严重时,患者自责、自罪可达到妄想程度,常常决然做出自杀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病人忽然变得活跃而愉快,这并不是病情的好转,很可能是自杀的预兆。老年人患此病,病程可持续较长,成为迁延状态,也可有迫害、疑病性质的妄想等。
3、生物学症状
睡眠障碍:以早醒为特征。有的病人则难以入睡或夜间多次醒转。也有少数病人表现睡眠过多。昼重夜轻:病人在早醒时情绪达到最低点,故在清晨3~4点时患者自杀的较多;一般至下午情绪好转,甚至有的病人在傍晚,情绪再现几如常人。食欲、体重及性欲明显减退。
躁狂抑郁症 - 鉴别诊断
躁狂症的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临床常见的精神分裂症易被误诊为躁郁症,这是因为精神分裂症也可有情感症状,临床表现也可以有精神运动性兴奋。但精神分裂症经过几次发病后,循环病程特点渐不明显,而呈慢性进行性病程。临床虽有兴奋躁动,但情感不是轻松愉快,鲜明生动,也缺乏感染性,行为多具冲动性,与周围环境不协调,言语虽多,但内容零乱,或荒谬不可理解。
中毒性精神病: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异烟肼、阿的平等中毒,可引起躁狂状态。其用药史、用药时间及剂量与发病的关系非常明显,停药或减药后迅速好转等可资区别。此外,中毒性精神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症状性精神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出现轻躁狂状态,但情感并非真正高涨,而以焦虑、紧张和情绪不稳为主,躯体主诉多,自身感觉也差,并伴有原发躯体病症状和体征,甲状腺功能检查有助于诊断。
器质性精神病:如麻痹性痴呆、老年性精神病等可出现躁狂症状,但有智能障碍,情感并非高涨,而是以欣快为主。详细的病史,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对鉴别诊断可提供重要依据。
抑郁症的鉴别诊断
神经衰弱:轻性抑郁症常有情感低落、头晕、头痛、无力和失眠等主诉,易误诊为神经衰弱。后者情感以焦虑、脆弱为主,自知力良好,症状波动性大,求治心切,病前往往有明显引起高级神经活动过度紧张的精神因素。
反应性抑郁症:本病在明显的严重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创伤后发病,其抑郁内容与精神创伤有关,病人多为入睡困难,情绪波动性较大,一般是晨轻夜重,改变环境或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伤性体验逐渐淡忘后,病情可好转,病期持续时间不长,一般无反复发作。
抑郁性神经症:本病主要有以下6个表现:兴趣减退或丧失,对前途悲观失望,无助感,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下降,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本病是心情低落伴随尖锐而持久的心理冲突,甚至可以说,沮丧和无能为力之感是长期心理冲突的结果。
躁狂抑郁症 - 理化检查
血清皮质激素测定皮质激素分泌异常,表现为分泌增加,正常的分泌昼夜节律打乱,地塞米松不能抑制此种分泌。绝经期抑郁症患者黄体生成激素含量测定该病患者黄体生成激素减少。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测定给患者以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脑脊液5一HT、5一HIAA检测抑郁症5一HT功能不足表现在脑脊液(CSF)中5一HT代谢产物5一HIAA水平减低。CSF中5一HT的水平与自杀、自杀企图及攻击行为呈负相关。冬季抑郁症发作伴随CSF中5一HT、5一HIAA的减低。
躁狂抑郁症 - 西医治疗
(一)躁狂症的治疗
1、绝大多数患者需要住院治疗,严重者需强制住院治疗。将患者与其他人隔离,使之安静,保证进食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应用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氟哌啶醇、氯氮平有助于快速控制兴奋。锂盐对躁狂发作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能预防复发,每次1~2g,每日2~3次,持续4周,不宜与氟哌啶醇合用。
2、卡马西平锂剂治疗。
3、丙戊酸钠在锂盐、卡马西平无效时用此药,每日600~1200mg。
4、电休克治疗严重兴奋躁动者,急需控制病情者适用此法。
5、维持治疗2次以上反复发作者,原则上应长期用药。锂盐维持治疗剂量为原治疗量的2/3~1/2。每日0.75~1.0g。
(二)抑郁症的治疗
1、三环类抗抑郁药仍是目前常用的药物,如阿米替林、丙米嗪、多塞平、氯米帕明(氯丙米嗪)等,一般2周见效,症状缓解后仍须维持治疗6个月以上。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通常作为二线药物,常在三环类抗抑郁药疗效失败后应用。新一代抗抑郁药有:①选择性5一HT回吸收抑制剂(SSRI):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三唑酮等;②去甲肾上腺素回吸收抑制剂:马普替林、奥普替林、阿莫沙平等;③多巴胺回吸收抑制剂:米那替林等;④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马氯贝胺等;⑤其他:如米安舍林等。这些一般作为二线药物,不良反应少。
具有抗抑郁作用的抗精神病药如舒必利、氯普三吨、氟哌噻吨,小剂量治疗对精神病性抑郁、严重焦虑症状的非典型抑郁症有效。具有抗抑郁作用的抗焦虑药如阿普唑伦、氯硝西泮,高剂量时适合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
2、电休克治疗适用于严重的抑郁症如自杀、木僵等。
3、睡眠剥夺疗法适用于抗抑郁药和电休克治疗效果差的患者。
4、心理治疗认知治疗有助于抑郁病情的改善。在疾病初期病情比较轻者可用。对难治性抑郁症可以两药合用,如抗抑郁药+抗躁狂药,抗抑郁药+甲状腺素,抗抑郁药+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等。
5、自杀预防多在凌晨,应预防。抑郁症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多数应长期维持用药,首次发作者,急性症状控制后,维持用药至少6个月。
躁狂抑郁症 - 针灸疗法
取穴以任督二脉、手少阴及手厥阴经经穴为主,其配穴则以清心醒脑、豁痰宣窍为原则,其手法为躁狂症多用泻法,抑郁症多用补法,躁狂抑郁症则采用平补平泻法。
取穴:①中脘、神门、三阴交;②心俞、肝俞、脾俞、丰隆;③人中、少商、隐白、大陵、丰隆;④鸠尾、上脘、中脘、丰隆;⑤人中、风府、劳宫、大陵。运用:每次取穴1组,5组可以轮换使用。躁狂发作时,可独取两侧环跳穴,用4寸粗针,行强刺激,可起安神定志作用。
躁狂抑郁症 - 治疗原则
由于本病特征是躁狂症与抑郁症交替出现的,因而在临床治疗时亦需分期治疗。一般来说,躁狂症属外感引起者,多属实证,应以祛邪为主,清热除烦,镇定安神;若由于脏腑功能失和所致者,多以虚为主,应以养心安神为主,使正复邪去。而抑郁症的主要病机是气机郁滞,故治疗的基本原则是理气开郁,但对于虚证患者,应偏重于补益滋养之法。
躁狂抑郁症 - 调摄护理
一、调摄遗传是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发生的原因之一。调查资料表明,父母双方均患此病者较父母一方为此病患者的子女发病率高出l倍。因此,在精神症状还没有缓解以前的育龄病人,不宜生育子女,如双方均患过此病,则更要避免生育。必须在基层医疗单位大力普及精神病知识,发动群众,群防群治。在农村采取定时定点巡回医疗和建立家庭病床相结合的方法,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并取得满意的疗效。
加强病人对预防复发的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掌握预防复发的知识,调动他们在防治疾病中的积极性。同时对出院病人采取定期门诊复查和随访相结合的方法,指导他们的生活、劳动、学习和服药可使复发率明显下降。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及时进行心理咨询,避免积忧积郁发病。平时饮食切忌醇酒、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
二、护理躁狂症患者应安置在重点病房,病房要宽敞明亮,光线柔和,让病人感到舒适安静,心情舒畅,以缓解患者的狂躁情绪。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特点,掌握其兴奋躁动的规律,力争将兴奋症状消灭在发生之前。躁狂患者易于突然发生伤人、自伤、毁物等暴力行为,护理人员应大胆、镇静、机智、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以防发生意外。要加强生活护理,按时洗涤,注意衣着保暖。保证每日的进食量,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适当使患者睡眠时间延长。增强患者的自理能力。
躁狂抑郁症 - 治疗方法
对躁郁症现在已有许多有效的控制发作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可以阻断躁郁症病程,减少自杀风险,增加生活,生产和社会功能水平,使40%-75%病人达到一定就业状态并生活自立。药物和恰当的家庭心理治疗结合是目前科学研究已证明最有效的降低复发率并提高功能水平的治疗方案。
有证据显示,一个病人发作次数越多,下次发作的治疗就越困难,也越可能频繁发作。错误的,不恰当,或不充分的治疗都可能使整个病程变得更复杂,治疗更困难。一个病人被错误地诊断为单纯抑郁症,而忽略了躁狂发作史或将发生躁狂的可能性,只接受抗抑郁药物的治疗则可能使病情走向另一个极端,诱发躁狂发作,使整个病程变得更糟。
细致的分型诊断的意义不仅在于避免上述的治疗失误,它也为正确选择治疗方法与药物,提高疗效提供必要的基础。躁郁症在病人的一生中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混合状态,快速循环,及精神病样发作都可以作为一个阶段在病程中出现。这些因素会影响不同时期的药物选择与组合。病程的不同阶段需要选择不同的针对性药物治疗。
http://www.haodf.com/zhuanjiag ... 6.htm